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NEW CENTER

公司资讯

国际茶日|中茶与安农强强联手发力茶科技 壮大茶业发展新势能

发布时间:2024-05-23

2024年5月21日是属于世界茶人的节日——国际茶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战略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共同加快培育茶业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茶公司此次“牵手”的安徽农业大学,是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其所属茶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茶产业产学研教育基地。

科技创新是促进新质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变量。当前,中茶公司深入落实“三茶统筹”重要指示,始终把发展茶科技作为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向“新”发力,不断提升茶产业“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

中茶:整合茶科技发展的创新要素

创新平台是资源的集聚地,是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耦合、互动的“加速器”。近年来,中茶公司积极搭建茶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高位推进自身科创平台建设。中茶公司下设专职研发机构2个,分别为技术委员会和中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科技”)。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中茶股份各项技术标准规范;中茶科技主要负责茶叶加工新技术和创新业态产品的研发。

此外,中茶公司下属各经营单位均设有创新部门,与技术委员会和中茶科技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确保科技创新成果与各经营单位业务高效结合。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中茶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中茶公司拥有20项授权发明专利,5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发明专利数量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三是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中茶公司是行业内唯一具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领军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都有深度联合研发项目,在六堡茶微生物发酵关键技术研究、茯砖茶质量安全控制究、滇红茶甜花香风味研究等多个项目上取得巨大进展,真正做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茶产业看得见的生产力。

中茶:凝聚茶科技研发的人才力量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中茶公司在历史上拥有“当代茶圣”吴觉农等一大批茶界著名专家,是中国现代茶科技的摇篮。目前,中茶公司拥有3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评选的“国茶工匠-中国制茶大师”,建立了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中茶公司推动打造“技术领军人才”工作,为保障中茶公司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有效落地奠定基础。

中茶:畅通茶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中茶公司通过参与标准建设、推动关键技术攻关等方式,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茶科技的种子不断开花结果。

一是建立茶行业生产标准。近年来,中茶公司先后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地方标准22项,行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17项,制定并发布全品类9项企业标准,通过“高于国标、高于行业、高于出口”的标准体系让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引领行业进步。

二是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中茶公司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动茶叶加工从“农产品经验加工”向“科学数字化加工”的转型升级,在行业内形成科技创新典型案例:

在普洱茶领域,研发中茶普洱5G仓储技术,建立了一整套中茶标准化仓储技术及规范,可用于普洱生茶产品的高效稳定转化。

在白茶领域,中茶公司拥有先进的白茶去杂和拼配加工生产线装置及其工艺技术,取得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并联合福建农林大学斩获2021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在六堡茶领域,中茶公司广西六堡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是广西六堡茶行业首个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六堡茶企业中唯一一家企业研究基地,为广西六堡茶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专业化中试研究服务,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的顺畅衔接。

未来,中茶公司将继续担当茶产业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向“新”而行,蓄力攻坚茶科技,加速壮大茶产业发展新动能。